在托福备考的阶段,普遍存在学生词汇量积累不足的情况,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词汇陆陆续续记背了很多,但仍然听不明白文章讲了什么内容。
误区一:老师,单词我都认识
在备考阶段的学生,不同基础的学生,词汇掌握量各有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词汇掌握的扎实程度不足。比如,一个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5000词汇,但通过老师检测发现有一部分是发音准确度不足导致单词识别错误的(如,well,while,will等);一部分是单词释义匹配错误或者跟形近单词混淆的;还有一部分是释义掌握不足的(如,bear只知道是熊的意思,或者知道有忍受的意思,并不了解还有开花结果的释义);还有一部分单词识别速度慢,导致错过接下来的内容。这样算下来,掌握的5000单词中,还剩下多少呢?
词汇,是托福较重要的环节,背单词不能只是“蜻蜓点水”。记背单词时,针对核心词汇的发音、词性、多个释义、反应速度和是否在特殊情况下表示特殊含义都要有所掌握。建议学生在检测单词时,有意识的掌握发音,通过反复记背和听抽单词,单词的多个释义掌握,逐步单词的识别速度,平均速度控制在3秒以内。
误区二:老师,这句话我听不出来
当学生词汇部分有一定进步时,会遇到另一个难题----“老师,这句话我听不出来”。有的时候不光是听不出来,而是看着翻译都有可能翻译的不顺利。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时,篇章可以反复看,但听力,音频只播放一遍。听懂句子和看懂句子,在方法上还是有比较大区别。很多学生存在一个误区,就是用分析句子成分的方法,识别主谓宾的方式,去理解听力篇章中的句子。
首先,这么做会减缓对句子的理解速度,从而错过接下来的内容,一篇文章下来只能捕捉50-60的信息;
第二,如果听力中的每个长难句都要分析主谓宾,对学生脑力的消耗也比较大。当然平常练习时,遇到反复听也组织不好语言的句子,可以看看原文,但我们不是识别主谓宾。
听力较重要的是句子理解速度。一般组成听力句子的单词不会太难,句子也不会太复杂。但是理解一个由20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句子对学生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如何能够既又正确地理解句子?
1.分割句子
一个句子由若干意群(意群sense group是指几个相邻的、在意义和语法结构上紧密联系、表示整体意思的一组词语),通过将长句分割成若干意群的形式,逐一理解意群内容。
2.语序调整
其实除了部分不得不调整语序的内容外,大部分听力句子即使不调整语序,大脑也仍能通过逻辑处理,使学生明白其含义。不需要调整语序就能理解的部分尽量不要调整语序。较好,调整语序花时间;第二,调整过程中,一不小心丢了几个意群,句子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Eg】I know that girl who is sitting on a chair.
调整语序前:我认识那个女孩,坐凳子上那个。
调整语序后:我认识那个坐在凳子上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