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IS,与哈佛教授探索神经科学交叉领域,从论文研读到小组碰撞,每一次抽丝剥茧的课堂和有效分工的合作,都让热爱生物的少年们真切感受到:学术不是孤岛,是多元能力的熔炉。当J型队友精准推进进度,当教授用生动讲解化解复杂理论,你会发现——真正的成长,始于心怀热望并敢于深潜。
“CIS对个人能力的锻炼是多元的。”来自人大附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ICC)的蔡同学表示。在CIS,她结识了和她一样对探索充满热情的高中生,大家怀抱着对生物学的热爱,心怀梦想、坚定探索。
01、高中生也能做科研?CIS NanoMasters提供科研初体验!
蔡同学虽然只是高中生,但她早已选定了自己的未来学业发展方向:专攻生物学领域中的神经科学方向。
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下,蔡同学留意到CIS NanoMasters。当看到哈佛大学终身教授Samuel Kunes的研究课题时,她十分激动,“教授在致力于记忆神经科学与分子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这正是我感兴趣并想深造的方向!”
对比同学们报名的科研项目,蔡同学觉得自己“挖到宝”:相比较别的项目战线拉得长,方向选择也不是很多,组内竞争又激烈,CIS显然资源更丰富——既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教授,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课题。
02、“宝藏”授课天团擅长抽丝剥茧,授人以“渔”
“Samuel Kunes教授授课由浅至深,虽然知识很专业,但他抽丝剥茧,讲得很明白。”
蔡同学谈起Samuel Kunes教授的授课特点,说“教授讲的东西比较专业、很学术,知识点也很密集,除了授课之外,教授每次都会留出很长的时间给大家互动,让大家问问题,然后他逐个解决。”
蔡同学还分享说,Samuel Kunes教授授课方式由浅至深,虽然有些知识很专业,但他从一个很简单的东西开始讲,抽丝剥茧,讲得很明白。
“小组成员在项目的推进中,互助碰撞,有激励、更有成长。”
在线下授课期间,Samuel Kunes教授会花很多时间跟同学们一起去讨论大家各自的研究课题,解答同学的问题,积极交流大家阅读学术文章后的见解与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大家很受益。”
“在项目中,Samuel Kunes教授给予每位学生十分细致的指导和帮助。”
在项目中,教授给予每位学生十分细致的指导和帮助。“研读论文是很专业的技能,当我们确定下来研究方向时,会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不仅涵盖了多元化的内容,还隐藏着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研读后我们就会带着问题去问教授,教授会给我们很具体的建议。”
除了教授之外,助教的帮助也是不可或缺的。
“助教本身在海外学习生物学,与我们所学也非常相关。”蔡同学说,助教一方面能补充教授授课内容,包含有教授没有讲的那么细致的内容,如文章的结构、如何去写等问题外,助教也会推荐同学们去探索论文网站或者论文评分系统之类,同时给同学们提供答疑帮助。
03、科研小分队在互助碰撞中成长
在CIS,蔡同学所在的小组是四个人,其他三人分别来自于不同的学术背景。
在项目研究过程初期阶段,四人进行了明确分工,蔡同学负责阐述项目概况,“比如它的实验设计思路、它的结果是怎样的?它能够推理出什么样的结论?”随着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家开始共同推进项目的进展。
“小组成员在项目的推进中,互助碰撞,有激励、更有成长。”
在项目中,每段时间都有特定的安排:初期阶段,小组会一起去寻找和研究主题相关的论文,然后进行阅读分析,随后小组成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基于之前阅读过的文章,大家有什么新的思考?文章解决了哪些问题?在没有解决的问题上,大家有哪些进展?经过这样的讨论和思考,大家凝练出较终的研究成果。
小组成员在项目的推进中,互助碰撞,有激励、更有成长。
谈到小组成员,蔡同学滔滔不绝起来,“我对同组成员印象都挺深刻的,如果选一个‘较’,那就是深国交的那位同学,他的mbti里肯定有一个字母——j,因为他很有效,该干正事儿的时候就会干正事儿,而且是很认真的那种。”蔡同学说,“他在接收到我们的任务以后,就迅速把分工想好,把时间的安排都一并想好。他对自己负责部分非常尽责,表现得十分专业。”
04、科研项目全流程体验见证自我多元成长
“此前的竞赛和学术项目体验,是非常不一样的一个赛道。学术项目锻炼人的多元能力。”蔡同学说,Samuel Kunes教授的专业知识储备虽然深厚,但他可以把那些很抽象、很复杂的内容讲得生动、具体和好懂。
教授也会给学生提问,但他的提问并非是知识点的考察,而是对于项目进程具体的了解,“教授用他的方式了解我们进度的同时,也给予大家足够的空间去把控项目进度。”
“此前的竞赛和学术项目体验,是非常不一样的一个赛道。学术项目锻炼人的多元能力。”
参加项目之前,蔡同学也参加过如BBO等竞赛。
蔡同学颇为感叹的是,之前的竞赛多是知识答题类。这类比赛,考的是知识点,只要好好看书、好好复习,再同步刷题,就能取得一定的成绩。“相比这次项目的体验,是非常不一样的一个赛道。CIS需要你去提前去学习这个背景的知识,你需要学习得更加专业,潜心到一个更加精细的领域去学习并掌握知识。学习方式上,也不是单纯看书,要去研读很多的论文、查找资料,到后续汇报时,还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分工安排,小组管理等,十分锻炼人的!”
蔡同学认为,自己在CIS的成长是多元的,一方面是在专业方向有了进一步探索,进一步学习知识;另一方面是个人沟通能力,包括小组分工合作、和教授、助教以及学员间的沟通,共同构成了个人能力上的提升。
早早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的蔡同学,在CIS,更加坚定自己的向往之路——心怀热爱,勇于探索,持续学习,在自己选择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让我们一同期待,这些年轻的力量,在CIS的助推下,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会为世界带来更多惊喜与改变。